天使投资是一项反馈周期极长的工作。我们投资的通常发生在项目的天使或早期阶段,在最终达到PMF(Product Market Fit) 并开始快速增长前,投资人往往需要和创始人团队一起「潜入深海」探索与打磨,期待最终一同浮出水面。

良好的创始人和投资人关系通常并不应该过分依赖于短期的业务发展,而是需要依靠一些难以名状的气质相投。我相信Investor Founder Fit:气质相投的投资人能成为创始人的战友、朋友、甚至家人;反之一个不合适的投资人则会给本就艰难的创业旅程带来更大的孤独感和挫败感。

在我们讨论投资人如何判断项目之前,创始人有义务和责任去思考该为公司挑选怎样的早期股东。创始人可以轻易的解雇一个员工甚至合伙人,但却往往很难解雇投资人,这是一段长达数年的合作关系。投资人是否能对团队听起来很疯狂的愿景抱以认同?投资人能否对创业的时间周期有足够的预期和足够长的耐心?投资人即使短期没看懂公司的做法,是否能持续相信创始人的判断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投资人能否很好的聆听和鼓励,哪怕在团队不被众人看好处于低谷的状态之时?... 用一系列清单往往能很好的检视这道关系是否是健康、持续的。

回到机构的视角,日常工作中常被同行朋友们问起:「你最近在看什么方向?」这个问题对早期投资人来说,其实挺难回答的。尽管市场、产品和商业模式都很重要,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方向能吸引无数个团队,或先或后(top-down视角,存在product market fit机会),但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些适合的团队(bottom-up视角,founder market fit的团队胜出)。既然我没有水晶球,我便无法预测。我们能做的只是等待创始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能做、为什么是他做、为什么要做,以及为什么现在做。在探讨中找到共鸣,选择彼此相信,达成上述的Investor Founder Fit,并开启一段共同的旅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写道,「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这通常需要相当的勇气。」为了更好的合作,我鼓起勇气分享一些自己偏好和欣赏的创始人特质:

这一系列标准相对武断且主观,只反映着我自身看待世界的某种价值观,没有对错。我相信在时间的洗礼下,能长期留存下来的一定是互相认可的友谊与高质量关系,无论是投资人与创始人、亦或是投资人之间。早期投资和创业没什么不同,我们都是在选择与谁一起,将人生最好的岁月倾注到某个相信的使命上。同时我也我相信,在一个健康的的市场环境上,多一些独特、少一些MeToo,坚持自己的相信,从而创造多元丰富的价值,长期来看中国的创新环境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多元而美好。